我,电影里打败贾玲的女人,曾和6个男选手轮着打,退役后开拳馆重启人生
来源:自PAI
这是《自拍》第446个口述故事
四年一度的奥运盛会,即将在巴黎的夏天上演。在竞技体育的赛场,我们见证过无数冠军的诞生,目睹着比拼的热血与残酷。而赛场的主角们,也终会褪去荣光、回归平凡。退役后,运动员们的人生,在上演怎样的故事?他们怎么看待过往点滴,又如何开启第二人生?
我们在抖音发现了一群退役运动员的身影,有人投身直播电商打拼出一番新事业,有人做短视频科普体育运动知识,有人通过“云”分享转型全民教练。如今,他们是人生赛场的冠军。
今天,来看退役拳击手张桂玲的故事。
在电影《热辣滚烫》里,有一个人出场不到5分钟,一句台词都没有,但所有观众都记住了她。电影的结尾,她编着脏辫,戴着蓝色的拳击手套,坚定冷静地,一拳拳把女主打翻在地,赢得了比赛。
这个在电影里把贾玲打得很惨的女孩,是一个真正的专业拳击手——前国家队运动员、全国冠军张桂玲(抖音号:@BOXING张桂玲)。
人生的前26年,张桂玲有一半时间都在打拳击。13年的职业生涯,她经历过鼻梁骨骨折、耳膜穿孔、眼角开裂以及无数的皮肉伤,也拿过多个全国拳击冠军,朝着奥运的最高领奖台奔去。但低谷不期而至,她选择了退役,去寻找自己的第二人生。
《热辣滚烫》像一个彩蛋砸进她的生活,让她的经历被更多人知晓。她也开始通过短视频分享健身知识,向大家传递拳击的快乐和魅力。这个打起拳来很凶狠、但私底下很可爱的姑娘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“热辣滚烫”。
那个把贾玲打得很惨的女孩
看过电影《热辣滚烫》的人,应该都记得那场拳击赛。贾玲饰演的乐莹走上拳击台,迎战冠军选手刘红霞,结果没有意外,她多次被打倒在地,输掉了比赛。那个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把玲姐打得很惨的拳击手,就是我。
我在电影《热辣滚烫》中饰演刘红霞,和贾玲饰演的杜乐莹打一场拳击赛。
我的真名叫张桂玲,现实中的确是一名专业拳击运动员。我今年27岁,去年从国家队退役前,已经练了整整13年拳击,拿过多个全国冠军。退役后,我和朋友合伙在老家县城开了一家拳击馆,取名“权力拳击俱乐部”。
我从来没有想过,我这辈子会出现在电影里,直到2023年10月的某个晚上,一通电话给我带来了这个人生彩蛋。
我记得那是半夜12点多,我接到国家队师姐打来的电话,问我愿不愿去打一场比赛,对手是贾玲。我第一反应是,在跟我开玩笑吧。师姐说是真的,他们需要一个60公斤级、身高171cm左右的专业拳击手,拍摄时间大概半个月,我正好各方面都合适。我上网搜了搜,才知道,贾玲在拍一部拳击题材的电影。
按照拳击比赛的惯例,赛后对战双方会彼此拥抱。(图片来源:《热辣滚烫》官方海报)我说没问题,第二天就收拾行李,飞到了剧组所在的拍摄地佛山。第一次来到电影剧组,我感觉又好奇又紧张,一位女导演来找我聊拍摄内容,说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我愣是没认出来,站在我面前的人就是贾玲。那时,她已经练了一年拳击,瘦了快100斤。
拍摄比我们想象的要难,我在剧组的时间也延长到了一个半月,我几乎每天都和玲姐在一起练习、试拍。我感觉她压力挺大的,也真的很拼,不太敢主动说话,但她在拍摄间隙会主动跟我聊天,问我你也有过被人打得脑袋一晃就疼吗,我说有啊,和6个男选手轮着打,被堵在边角一直打。
正式开拍前,我和贾玲一起训练、试拍。
导演对我没有表演方面的要求,只告诉我,真刀实枪地去打,就像以往打任何一场职业比赛一样。但真要拍了,工作人员提醒我——收着点。我自己心里也很忐忑,作为一个打了13年拳击的专业运动员,我发力打的拳,普通男性都很难扛住,我真怕把人给打坏了。
但这样收着力打出来的拳,呈现在电影镜头里就很糟糕,太假了。玲姐把我叫到一边,交代我要真打,因为我真打了她才能真疼,“打肿了也没关系,因为咱杀青了”,她说。我很佩服她,决定把她当作一个真正的对手来对待,在赛场上,对对手最大的尊重就是用尽全力。
拍摄间隙,我们在回看刚拍摄的画面效果,以便进行调整。贾玲脸上的伤都是真的。
比赛的第二回合,要拍一个两分钟的一镜到底长镜头。她告诉我,如果在台上她被我打懵了,没法按计划走到设定的几个摄像机点位,我就把她一拳拳打过去。在电影里,大家看到的那拳拳到肉的力度是真的,身体被击打发出“怦怦”的声音是真的,鼻青脸肿也是真的。在观众看不到的地方,她那时实际已经被打出轻微脑震荡了。
我真的非常不忍心,到后面就开始卸劲,不想让她再受伤。但大家跟我说,如果我不认真打完,就要一遍遍重拍,她就得一直挨打,不如一次到位。拍完这个回合,她哭了,我也哭了,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和群众演员都哭了。
电影上映后,我在抖音分享了一些幕后花絮和心里话,没想到被很多网友关注和点赞。
电影里,比赛结束后,我们按照惯例和对手拥抱,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背,说“辛苦了”,那也是我想对她说的话。后来,玲姐才告诉我说,你打的拳,真是疼死了啊。好在,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“根本就打不赢,为什么一直打”
电影上映后,我跟着剧组跑了三场路演,也在抖音分享了一些拍摄的幕后故事。大家都很意外“是真打啊”,也有人说,没想到我现实中是真的拳击冠军,还有人调侃,我在戏里很吓人,但生活中好可爱。
网友们的支持和鼓励,让我觉得非常感动。
有一个网友的评论让我印象很深刻,他说当时看那段拳击赛的长镜头很难受,张小斐(饰演的乐莹妹妹)坐在台下说的那句话——“有病啊,根本就打不赢,为什么一直打”,也是他当时作为一个观众的真切想法,然后莫名其妙触及到了不知道哪个点,就开始哭了。
这条评论我深有感触,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打拳击这些年的点点滴滴。
“根本就打不赢,为什么一直打”,在过去的13年里,我也曾经无数次这样问自己。我比乐莹幸运一些,不止一次地赢过,也不止一次地输过。
1997年,我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的一个小山村。我从小活泼好动,但成绩不太好,爸妈就想着让我走体育这条路。以前农村条件比较差,我只能跟着男孩们一起打篮球,到初中,我开始接触投掷项目。在一次县级运动会中,我因为扔铅球,被市级教练选中,他们觉得我身体素质不错,把我带到了体校。
我从13岁开始练拳击,在省队的时候还是一个小孩。
那一年我13岁,正好体校刚组建拳击队,教练问我想不想去练拳击,我当时对这项运动没有任何了解,也不知道适不适合我,只是觉得,既然练就要练出个成绩来。虽然每天睁眼都觉得,今天我可能要累死了,但还是会自觉去跑步,一次做几百个俯卧撑。
没过多久,我进了省队,第一次参加云南省青少年锦标赛,就拿了冠军。在省里,几乎每一场比赛我都打得轻轻松松,在实力上和对手能拉出一大段距离。
2015年,我拿到了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冠军。
顺理成章地,2017年,我进入国家队,2018年,拿到了第一个成人赛事冠军。我记得,那是全国拳击冠军赛女子60公斤级。我参加比赛前不久,奶奶去世了,我们老家有个习俗,老人过世下葬时要扔糍粑,谁接住了就代表会得到庇护,我当时很巧地接到了,我在心里默默想,希望奶奶保佑我拿冠军,没想到真的拿了冠军。
2018年,我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成人赛冠军。
但国家队高手云集,要想一直站在冠军领奖台,并没有那么容易。拳击这种对抗类的项目, 和其他体育项目还不太一样,如果你不好好练,不把自己变得更强,你就会一直被别人打,心理比身体更容易崩溃。而随着水平的提升,你的对手也会越来越强,对抗愈发激烈,受伤都是家常便饭。
在国家队的日常训练中,我经常和男运动员对打。
有一次在训练中,我和一位男运动员对打,鼻梁骨骨折了,当时只是觉得很疼,也没有流血,就想忍忍就过去了。大概半个月后去医院检查,医生很惊讶,说你这不是断了吗,没感觉吗,我才知道,这伤还挺严重的。还有一次我在训练中被打到头,感觉耳朵里面在跑火车,轰隆隆地响,吵得睡不着觉,去医院才知道是耳膜穿孔了。这样的伤基本上每一两年就会有一次,皮肉伤就更多了。
13年运动员生涯,大大小小的伤数都数不清。
在反反复复的受伤和自愈中,我学会了隐忍和坚强,也一次次地冲击领奖台。2019年,我再次获得全国拳击冠军赛女子60公斤级冠军;2020年,我参加“白沙杯”全国拳击冠军赛备战奥运拳王赛,那是我距离奥运会最近的一次,可惜只拿到了第三名,只有第一名才能拿到奥运资格。
我在国家队期间,和教练队友们的合影。
东京奥运周期过后,我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变化,进入了每个运动员都不可避免的低谷期,对比赛生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抗拒,训练状态也不好。我很难找到原因,以前明明可以打得很好的,但现在就是怎么也打不好了。我不想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怀疑中丧失行动力,2023年,便选择从国家队退役,结束了运动员生涯。
退役后,找到自己的“热辣滚烫”
我其实并没有去想,退役后该做什么,当时只有一个想法,就是先好好休息。回到云南老家,我真的在家躺了好几个月,胖了20多公斤,有一天照镜子,都快不认识自己了。我突然觉得,我不能就这样自废武功,即便不当运动员了,我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继续打拳击,毕竟,这是我最热爱也最擅长的事情。
我和朋友凑了22万元,在老家县城开了一家拳击馆。但在县城,对拳击感兴趣的人很少,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学员,很长一段时间只有自己在馆里练拳,到年底,都快交不起房租了。
退役后,我回到云南老家开了一家拳击馆,希望把拳击事业继续下去。
我感觉,直到今天,大众还是对拳击这项运动有不少误解。以前别人一听说我是练拳击的,就会说“拳击看起来太暴力了而且很危险啊”,也有人会问“女生学拳击干嘛,以后不好找对象”。
但实际上,拳击挺有意思的,也是一项很“绅士”的运动。它要求比赛双方正面对抗,如果对手崴脚、摔倒或者有什么不舒服,我们绝不会趁人之危,而是会等对方站起来再继续。即便比赛的时候打得再狠,比赛结束后,两个人也会拥抱,以示尊重与礼貌。
拳击的魅力,是在挫折中找到力量。
更重要的是,学习拳击,并不是为了施暴,恰恰相反,它能让你有能力去反抗暴力,在有需要的时候,保护自己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。在对抗中,你会学会正确使用力量,也会变得更加自信、勇敢,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会害怕和退缩。
我是个不太善于表达的人,就想通过教有需要的人拳击,在一个个动作、一次次出拳中,告诉大家,拳击的魅力是什么。
平时我会在拳击馆当教练,希望让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。
因为电影《热辣滚烫》,我和我的拳馆被更多人知晓,有本地的家长把孩子送过来上课,也有人因为在线上看到我的故事,特意来找我学拳。粉丝的热情很高,但因为线下拳击馆位置比较偏远,我开始尝试着把日常健身和练习拳击的内容,拍短视频发抖音。
很多人说喜欢看我打拳,想来云南找我上课。
有时候,我会分享指导学员实战对练的片段,怎么防守、怎么抢点;有时候,我会记录自己的训练日常,比如打梨球、练力量、锤沙包;有时候是一些自己想说的心里话,比如,我希望拳击项目越来越好,就像男生走路上突然比投篮动作一样,女生在路上做一个空击动作,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。
我训练的视频能够鼓舞到别人,是我觉得很幸福的事情。
为了带动大家锻炼的积极性,我还发起了一个15天瘦身10公斤的挑战,坚持日更,分享我的训练和饮食计划。有人一开始质疑我的减肥计划,但更新到第10天的时候已经被我折服;有人追完并记录了我的减肥计划,认真分析起正确的减肥方式;还有粉丝会认真看视频,跟我探讨一些动作技巧。
15天瘦身计划挑战成功,也给粉丝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健康减肥的参考。
很多人希望我讲讲怎么健身、练拳击,我还开了几次直播,分享我练拳击、拍电影的故事,也教大家怎么运动,后来因为线下俱乐部比较忙,还一直被大家催更。
现在来拳击馆学拳的大人和小朋友都多了不少,我的工作也日渐忙碌。我对未来没有太多规划,只想继续沉下心来,做我最擅长的事情,把拳击馆好好地开下去,让更多人理解和喜欢这项运动。我也会努力探索自媒体,找到更多推广这项运动的方式,带更多人体验拳击的快乐。
我是自己的女主角,向前跑,不回头。
在电影里,我打败了女主角。回到现实,我也想做自己的女主角,就像乐莹那样,即便被打败,也能潇洒转身,挥别过往,奔向光亮。
*本文由张桂玲口述整理而成,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。
张桂玲 | 口述
橙 子 | 撰文
猫 基 | 编辑
